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与
9月19日,全国50余所涉农高校的主要领导和专家齐聚黑龙江七星农场,共议深化高等农林教育改革行动实施方案,提出新农科建设“北大仓行动”。从“安吉共识”到“北大仓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已从绘就“蓝图”到细化“施工图”。水产专业作为农科专业,积极思考新农科大教育改革背景下,有效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完善“知农爱农型”人才培养方案,是水产专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和研究方向。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亦需要不断挖掘深度、拓宽广度、实现效度。
1 第二课堂的内涵与外延
1.1 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课堂是学校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开展的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统称,以提升学生个人思想认识、素质内涵、行为修养为主要方面,一般可分为立德修身、社会实践、学术研究、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服务等。第二课堂具有目标导向性、内容多样性、机制灵活性、时空开放性、效果综合性等特征,具有第一课堂无法取代的特殊育人模式和育人效果,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关系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之间不是简单字面上的“第一、第二”顺序关系,而是具有丰富内涵的有机连结,是相互促进、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的共生关系。首先,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习的理论知识,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灵活运用到实践中,使理论知识立体呈现,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消化、应用与吸收;其次,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习得的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可以为加深课堂知识的理解、丰富课堂知识的内涵提供支撑;再者,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提供研究方向,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发现的现实问题,经过有效思考往往能够转化为学术研究的方向,对原本属于第一课堂的知识进行升华[1]。
2 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建设水产专业第二课堂的重要意义
关于新农科教育改革方向,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强调,“不要说新农科就是要新建”而是要通过“调整、优化、升级、换代、新建”来实现。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建设与之相呼应、相结合的第二课堂具有重要意义。
2.1 有利于发挥思政育人功能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时代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北大仓方案”推出“八大行动”,其中把新型人才培养行动放在首位,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发挥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在行动过程中,第二课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注重显性教育的组织与实施,注重学生显性知识的获得并且以分数作为量化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而忽略了隐性教育的重要性。在水产专业教育教学中,常常呼吁不要在“黑板上养鱼”,要把论文写在“江河湖海”。因此在第二课堂中,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水产专业的理解认知和服务“三农”事业的真挚情感,进而影响学生对专业理想的塑造、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养成,坚定学习农科专业的决心。
2.2 有利于强化协同育人优势
“北大仓行动”方案还明确提出了协同育人强化行动。推动科教协同、产教融合,支持涉农高校与本省农(林)科院战略合作建设一批“一省一校一所”教育合作育人示范基地,与涉农企业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基地,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合作建设一批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在这个过程中,第二课堂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克服第一课堂教学时空受限的现实问题,把课堂搬到社会、搬进产业、搬入科研院所。
2.3 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目标
“知农爱农型人才”既要掌握专业、先进的农科知识又要有一颗热爱农科事业,热心三农发展的赤诚之心。因此,要完善人才培养目标,既要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扎实有效开展系统、专业、科学的课堂教学,又需要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中对学生思想、价值、观念、道德、情感等进行塑造与培养,不断引导学生增强热爱农科事业,热心三农发展的赤诚之心。
3 构建新农科教育改革背景下水产专业第二课堂发展新路径
当前,加快新农科建设从“试验田”走向“大田耕作”,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已成共识,作为水产专业的第二课堂的发展改革也应有所调整、优化、升级。既要把新农科教育改革的理念融入到第二课堂的活动目标上,也要在活动内容上凸显实践、创新、应用型的水产专业特点,更要在活动过程中强化知农爱农价值导向。
文章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网址: http://www.sckjqbzz.cn/qikandaodu/2021/0309/409.html
上一篇:浅谈事业单位改革导向下的公益性科技情报机构
下一篇:虾子茭白出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