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入法在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一、传统产科教学分析
产科主要研究女性妊娠及分娩的生理病理变化,与内科、外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一门具有自己特点且综合基础知识很强的临床学科[1]。在产科的理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讲解式教学,教师分别从疾病的定义、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等方面进行教学,方式较为固定,纵向展开各类疾病的教学,使整个课堂教学固定死板,毫无生机,学习过程枯燥乏味,学生只是一味地听讲,缺乏思考。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仅仅局限于此,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缺乏对深层次知识的挖掘,也容易使学生养成由病症到治疗的固定思维模式,无法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2]。因此,在产科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法教学是十分必要的。病例导入法是通过学习具体病例,分析临床资料,运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提出诊断与治疗计划。此过程是对临床工作的模拟,反复训练不仅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能促进学生转变临床思维模式,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例导入法的关键环节
(一)病例选择
选择合适的病例是病例导入法在产科中应用的重要环节。是否恰当选择病例将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选择病例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临床工作中,多数实际病例不具有典型症状[3],往往伴随其他因素的干扰,且治疗计划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与课本知识无法保持一致。因此,确定病例后,应当精心加工,使其符合教学要求,达到教学效果。
病例的趣味性也是病例选择的重点。产科教学中的临床病例要有足够的数量,体现教学大纲中的所有知识点,须具备趣味性,能够启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其主动学习并积极掌握知识点,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描述临床病例时,语言应生动形象,设定吸引学生的场景,同时结合真实病例,针对性教学,具有客观的教学内容。
(二)问题设计
产科教学中,运用病例导入法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提高学习质量。此过程离不开问题的设计,通过设计问题,将学生由临床病例引入理论知识的学习[4]。因此,合理设计问题在产科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问题合理,不仅吸引学生,还能启发学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与技能的提高,解决临床问题,为实践工作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在设定问题时应当注意几个原则:明确教学目的,通过问题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病因、临床症状等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有趣、易学;围绕教学大纲,难易适中,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应当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根据教材设计问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所设计的问题应当逐层深入、循序渐进,具有逻辑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掌握学习重点。
(三)学生信息反馈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病例导入法的应用效果需要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得到,包括理论成绩与意见反馈。采用考核等方式可得到病例导入法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的影响,若学生成绩提高,则表明病例导入法有助于学生的理论学习[5]。使用问卷定期对学生进行调查,了解病例导入法的教学效果,可得到学生的意见反馈,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交流病例导入法的学生反馈,结合实际效果与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教学体会
在我国产科教学中,教师常会使用一些病例,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理论知识学习为重点,忽略病例分析。并且,传统的病例存在无代表性、信息量不足等特点,缺乏对治疗过程的深入研究[6],无法满足现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产科专业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分析能力等为教学目标,有助于学生在临床治疗时及时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促进对疾病的治疗。在大学教学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夯实理论基础,通过实践丰富临床经验。病例导入法教学是通过分析完整的疾病治疗流程[7],设定不同的病例情节,将学生引入其中,分析、讨论问题,实现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制订合理治疗方案,使学生深入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为其迈向社会奠定基础。与传统教学法相较,病例导入教学法实现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在自主分析与研究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8]。同时,根据学生理论成绩与反馈意见,及时调整病例导入法教学,使其符合学生要求,更加适合学生学习,改善教学质量,实现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共同提高[9]。
文章来源:《水产科技情报》 网址: http://www.sckjqbzz.cn/qikandaodu/2021/0730/608.html
上一篇:情景模拟教学法在产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水产饲料对水产养殖的影响